國家精準扶貧計劃早有實施,近年來,由于政策傳達不暢,或村民消息閉塞,很多扶貧計劃最終未能讓所有人受益,讓不少群眾心有不甘。
而不法分子便成功利用人民對國家補貼的期望進行詐騙,他們打著黨中央、國務院旗號,偽造公文、證件、印章,以民族資產解凍、政府扶貧、慈善活動等名義,以高額返利為誘餌,引誘大量不明真相的群眾加入所謂的各類“基金會”“項目”和App。
常用手段一:
交完報名費,可以領取“國家扶貧款”
詐騙分子對外宣稱,“國家有很多扶貧項目,中央決定不采取傳統做法發放扶貧款,擬通過互聯網的方式發展一對一的精準扶貧”,參與人員需繳納報名費、保險費、資金使用費、服裝費、材料費、交通費等費用,承諾繳費后可以領取“國家扶貧款”,吸引了大量不明真相的群眾。
常用手段二: 扶貧項目需要籌款,會后10倍返還
2018年12月初,詐騙嫌疑人范基陽在微信群發布消息稱有“國家扶貧項目”需要籌款,此項目正式對接國家平臺,還發布所謂的“任命書”,稱主要組織者為國家領導人秘書,專門負責扶貧款發放,要求群內成員需每人繳納1000余元眾籌費,最多的有交2000多元的,到北京開完會后,每人費用10倍返還。
常用手段三: 會員達到規定數量后,即在北京開會分紅
犯罪嫌疑人對外宣稱入會的標準有3檔,第一檔為28+1元(該檔會員最終可獲利30萬元);第二檔為98+1元(可獲利100萬元);第三檔為178+1元(可獲利170萬元),還規定基金會的每個理事可獲利500萬元,會長可獲利600萬元。犯罪嫌疑人還聲稱,會員達到規定數量后,即在北京召開啟動大會。
發布者呼吁群成員通過手機App注冊加入會員,繳納6880元或9880元的會務費后,可前往北京參會。
總結以上3類詐騙案例,主要有5個特點:
一是假冒黨中央、國務院和各部委領導,偽造各類圖片。用PS的技術偽造一些領導照片,甚至偽造公文證件印章,主要目的是為了讓人相信。
二是詐騙手法多,參與門檻低,所謂的預期收益巨大,極具誘惑性,以此吸引受害人參與。
三是犯罪團伙通過建立微信群的形式發布消息、吸收人員,裂變式發展下線,參與人員多,蔓延速度快。
四是詐騙對象比較特定,以中老年群體為主。這些群體平時上網少,受害人容易被犯罪分子“洗腦”,犯罪分子拿一些假的文件,做一些PS的圖片,就信以為真,還到處拉別人加入騙局。
五是社會危害大,嚴重影響社會治安穩定。
目前,此類詐騙的項目和手段種類多、翻新快,五花八門,目前已達百余種,有“民族大業”、“民族復興”、“精準扶貧”、“扶貧養老”、“夢想基金起航”等。辦案人員在抓獲的犯罪嫌疑人家中起獲了大量偽造的公文文書,制作得非常逼真,如果沒有一些專業部門來鑒定,很難被識破。
小編在這里提醒社會公眾,要認真甄別網絡上和微信群里的各類所謂基金會、項目、App等,切實提高警惕,增強防范意識,嚴防民族資產解凍類詐騙,避免上當受騙,遭受財產損失和被犯罪分子利用成為詐騙工具。
國家各類政策補貼領取都是不需要額外繳費的,如遇先交費后領補貼的“扶貧項目”請大家提高警惕。